【第一商用车网 原创】
动力电池——这个几乎是新能源汽车上最重要的部件,在过去几年迎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随着新能源商用车市场的爆发式增长,续航焦虑、充电效率、电池寿命等核心问题仍困扰着行业。
2025年,新能源商用车尤其电动重卡的用户“痛点”如何破?各家主要动力电池品牌如何迎接新一轮的市场井喷?
在近日举行的国轩高科2025全球科技大会上,国轩高科相关高层接受了第一商用车网的采访,详细解读了国轩高科此次发布的电池新品及技术路线。从“卷技术”的战略选择到G行电池的布局,国轩高科针对新能源重卡领域展现出一条解决用户痛点、创造长期价值的发展路径。
新能源重卡今年预计18万辆!“卷技术强于卷价格”
“近两年,电动化布局的成果很明显,动力电池技术的进步加上电池成本的降低,商用车电动化尤其重型商用车电动化的趋势越来越显著。”国轩高科中国业务板块副总裁许邦南预测,今年新能源重卡销量预计将高达18万辆,同比翻一倍都不止,国内渗透率超过21%;未来五年新能源重卡市场规模将达到并维持30%的增速,到2030年的渗透率有望达到50%。这些数字的背后,是用户对于“电动重卡能赚钱”这一理念的认可。
“新能源是万亿级别的市场,这是一块很大的蛋糕。”许邦南认为,即使现在新能源重卡市场不再以政策导向为主,竞争也会非常激烈,这样一来可以不断推动技术进步,二来也可以让市场越来越活跃,避免陷入无意义的比价泥潭。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许邦南直言:“卷技术强于卷价格,才能真正形成行业的良性循环。”
国轩高科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我们一直在深挖客户的痛点,推出的产品也瞄准了轻量化等核心方向。”在供应链方面,国轩高科也展现了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从上游的矿产到电芯和系统的生产,再到电池的回收,国轩高科整个系统已经形成闭环,全产业链成本管控能力成为了国轩高科“卷技术”的护城河。
谈到新能源重卡领域关注度颇高的“换电”和“充电”之争,许邦南认为,两者并不存在替代关系。“我们认为,电动化带来的两种补能方式会同时存在。现在充电产品装车量越来越大,充电用户的比例得到了很大提升,但也要考虑到电力基建的问题(这其实也是对超级快充技术的一大考验。笔者注)。因此,新能源重卡的充放电倍率维持在2C是比较合理的,换电则将作为充电产品的补充而继续存在。”
直击市场痛点!G行电池以轻量化、长寿命“破局”
尽管市场前景看好,但新能源重卡行业“痛点仍存”,其中突出的矛盾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电量不足导致续航焦虑,二是充电效率影响运营收益,三是极端工况下的安全保障担忧。
“有用户对我们说,电池容量太大的话,车辆就太重了;也有用户表示,电池的衰减能不能慢一些。”为此,围绕电池的轻量化与抗衰减,国轩高科在2025全球科技大会上推出了全新的G行重卡电池。
据了解,G行电池的单包电量达到了116度,能量密度达175Wh/kg,使得传统框架内的电池容量从282度提升到464度;四枪并充技术搭配1000V高压平台,可轻松实现兆瓦级超充,充电效率提升30%;600V-1000V宽域电压智能调节系统,可实现200-1000度弹性电量扩展。该电池还使用低温活性正极材料+超宽温域电解液体系+低温适配电芯配方的三重保障,零下30度环境仍能高效充电,可实现零下40度到65度全域温度精准控制,确保电池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除此之外,G行电池还采用首创的“零衰减”技术,前3000次循环容量、超过120万公里的行驶里程中实现零损耗,并且拥有12年10000次循环的超长寿命,累计里程超过400万公里。该产品可广泛应用于牵引车、搅拌机、装载机、矿卡、渣土车等场景,尤其在矿山、港口等高频次、重载工况下能够显著提升车辆出勤率,助力用户更好地实现降本增效。
“G行电池的意义不仅仅是大电量。”在许邦南看来,兼顾快充和长续航的同时,更轻的重量和更低的损耗才是G行电池的关键。“我们的电池比行业平均水平轻较多,用户每趟能多拉500公斤,多拉货就意味着多挣钱。只有赚到钱,终端用户才有持续购买的动力。”
结束语
在新能源商用车高速发展的浪潮中,动力电池技术的革新始终是推动行业前行的核心引擎。国轩高科通过持续深耕技术研发与产业链整合,不仅实现了产品性能的突破性提升,更在成本控制与用户需求响应上树立了行业标杆。可以预见,随着新能源重卡市场的快速扩容,国轩高科凭借其闭环产业链、产品创新以及对先进动力电池的精准布局,将在这条赛道中占据领先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