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第一商用车网 原创】
中国的重卡市场,还需要新的、更高品质的品牌与车型吗?
答案是肯定的。20亿欧元投资,全球高管站台,这就是斯堪尼亚给出的回答。
近日,斯堪尼亚在江苏如皋举行的工业生产基地开业仪式暨市场战略发布会上,不仅有集团总裁的演讲,也有亚洲工业运营总裁以及中国销售总经理的解读。在134年的深厚积淀基础上,斯堪尼亚提出在中国的破局之策,通过着力构建覆盖研发、制造、销售、服务、金融及数字化的全链路商业生态,旨在走出一条具有全球战略与中国特色的新路,下好中国市场“战略2.0”的大棋局。
中国制造,世界品质,斯堪尼亚加速深耕亚太市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好的工业基地才能生产出好的产品,这是斯堪尼亚的长期坚持,也是斯堪尼亚践行的“大道”。以新投产的江苏如皋工业生产基地为例,这是斯堪尼亚继瑞典、巴西之外的全球第三个生产基地,也是斯堪尼亚迄今为止最大的全球性投资之一。
该项目总投资额高达2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66亿元),斯堪尼亚也成为首家在中国获得全资卡车工厂生产许可的欧洲商用车制造商,正式融入中国工业创新体系。作为斯堪尼亚在亚太地区投资最多、规模最大的工业生产基地,如皋基地立足的是中国,面向的是全球,不管是技术标准还是产品工艺都全面与国际统一。
“我们可以向大家保证,中国生产出来的卡车质量绝对符合我们全球最高标准。除此之外,我们还会融入中国本土的一些更先进的科技,比如智能化。”传拓集团首席执行官、斯堪尼亚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克里斯蒂安·莱文(Christian Levin)在接受第一商用车网采访时表示,如皋工业生产基地把欧洲严苛的质量标准引入到中国来,这些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也都保持着全球顶级的标准。
据了解,如皋工业生产基地涵盖冲压、焊接、涂装和总装四大工艺,具备驾驶室、底盘、动力总成及车架零部件生产能力。此外,超过600多名员工被派往瑞典和巴西接受海外培训,来自瑞典、巴西、法国、荷兰、土耳其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员工来到如皋工业生产基地,与中国员工共同协作,确保按期投产。
全新基地的优势不仅在于成本的节约和技术的进步,更进一步加速了斯堪尼亚中国化的进程,既提高了效率,也提升了质量,更夯实了优势。“斯堪尼亚进入中国已有60年的历史,我们在中国卖出第一台卡车可以追溯到1965年。我们在中国其实已经有了很好的客户基础,用户很认可我们的产品与服务,同时我们也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经销商网络。”斯堪尼亚亚洲工业运营总裁鲁特格·德·弗里斯(Ruthger de Vries)告诉记者,如皋基地使得斯堪尼亚在中国本土能够真正实现更快速的订单交付。
“斯堪尼亚拥有全球最好的卡车和相关运输解决方案,如皋的工业生产基地投入运营后,可以进一步把我们独有的模块化系统推广到中国和亚洲市场,并在几周之内就向我们的客户交付产品。我相信这会颠覆整个中国乃至亚洲的高端卡车市场。”斯堪尼亚亚洲工业运营副总裁、斯堪尼亚亚洲研发负责人索尼娅·埃德斯托(Sonia Ederstäl)提到“中国造”的斯堪尼亚,显得非常有信心。
在推进本地化生产的同时,斯堪尼亚也将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并发力专用车市场。另一方面,斯堪尼亚还将在中国加速拓展营销服务网络,计划到2026年底将经销商数量从40多家增加到70多家。此外,通过斯堪尼亚APP实现整合的数字化管理,中国用户可以通过该车联网平台更好地管理驾驶员、车辆、货物和支付,简化日常运营并支持业务增长。
造更好的车+经营性租赁,满足更多司机开斯堪尼亚的梦想
发布会上,如皋工业生产基地的品质足以让世界折服,也让全球看到了中国制造的力量和中国智造的“内涵”。由如皋基地生产的首批斯堪尼亚Super重卡,也在此次发布会上正式亮相并驶下生产线。Super车型搭载斯堪尼亚先进高效的内燃机动力链,在燃油效率、总体运营经济性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等方面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该车型系列自2024年8月16日登陆中国市场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其上市至今最高单车运营里程超过50万公里,与上一代产品相比,节省了至少10%的燃油消耗。而在全球范围内,Super卡车已有超过40万辆车投入运营,累计行驶里程高达480亿公里,经历了极为严苛和多样的实证检验并获得了全球客户的高度赞誉。
与Super车型一起亮相的,还有斯堪尼亚创新性的租赁服务。今年8月8日,斯堪尼亚在中国正式推出牵引车经营性租赁业务,精准“直击”中国物流客户,尤其是中小车队和个体车主“投资风险高、货源不稳定”的核心痛点。通过以车辆为核心,斯堪尼亚及其经销商需动态匹配最适合的客户与运营场景,以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这意味着车辆成为流动的资产单元,运营模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在中国,有不少客户想要拥有一款斯堪尼亚的卡车,但其现在的短期盈利不足以支撑其购买新车,而我们的租赁服务可以帮助客户实现这种可能。”斯堪尼亚销售(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谢迩萨特(David Källsäter)告诉记者,目前欧洲的重卡租赁率大约占市场的25%,在美国可能会更高,而中国的重卡比例只有1%-2%,租赁形式将会是未来重卡市场的重要发展趋势。
谢迩萨特透露,在租赁服务方面斯堪尼亚将会以经销商为主体,并为经销商提供全方位支持与赋能,包括资金、人力资源培训等,帮助经销商进行能力建设,但租赁业务最终会由经销商来完成,这也要求经销商对自己筛选的客户认真负责,防控经营风险。
本土化战略再升级,未来发展还有更多“撒手锏”
以“本土制造”的形式深耕中国,只是斯堪尼亚“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第一商用车网了解到,面对中国庞大复杂的市场需求以及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斯堪尼亚还有更多“撒手锏”。
“中国市场是全世界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但我们已经准备好了。现在,有了本地化的工业生产基地,斯堪尼亚车辆的交付时间会更快,同时我们也会为客户提供其他的服务和相关的解决方案,所有这些都会帮助我们在中国市场有更好的表现。”克里斯蒂安·莱文分析道。
据介绍,为了提高对中国客户群体与不同场景需求的覆盖度,斯堪尼亚将在明年推出全新的NEXT ERA产品系列。与以往的车型基于全球研发不同,NEXT ERA是斯堪尼亚亚洲研发中心基于“在中国,为中国”承诺,深入洞察中国市场与用户需求开发而成。“NEXT ERA会对我们现有的产品线形成一个很好的补充。” 克里斯蒂安·莱文认为。
“SCANIA”与“NEXT ERA”双品系之外,斯堪尼亚也已将目光瞄准了中国市场高歌猛进与日新月异的新能源重卡。克里斯蒂安·莱文表示,斯堪尼亚正在研发电动车型,并希望将中国先进的新能源技术融入到新产品当中。“这会是强强联合,而且如皋工业生产基地关于电动车的资质申请也已经开始启动。”
此外,斯堪尼亚还将给予本地团队最大的自主性,这同样被视作该欧洲卡车巨头在中国的关键竞争力之一。克里斯蒂安·莱文称,无论是传拓集团还是斯堪尼亚集团,都会尽量赋予中国团队最大的自主性,让他们可以自主决策,自主地去应对市场需求并采取更为快速灵活的举措。
结束语
以本土化为新起点,如皋工业生产基地不仅承载着斯堪尼亚深耕中国市场的决心,更是其“在中国,为中国”战略的实质性落地。无论是全球统一标准,还是融合本地化创新,以及在智能制造与绿色生产领域树立新标杆,斯堪尼亚通过深度协同本土供应链,加速实现产品定制化与成本优化,更好地响应中国客户对高效节能运输的需求,为未来在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