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L4级自动驾驶技术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但其全面落地仍需跨越技术、法规和社会接受度等多重门槛。作为未来交通变革的核心方向,L4自动驾驶的产业化进程将深刻影响客车产业、城市规划和出行方式。
01发展现状
城市试点加速落地
深圳:深圳“AI公交”自开通以来持续上新,包括新开通的“前海石公园观光线”在内,截至目前已开通B996、B997、B998、B999共5条自动驾驶公交线路,主要覆盖前海各大重点区域。
成都:5月19日,成都首批L4级6米自动驾驶公交车正式亮相。该车搭载高精度传感器、车路协同设备和AI算法,可实现自主启停、避障及复杂路况平稳行驶,展现高度智能化水平。该车型将率先在产业园区、特定线路试点,逐步迈向开放道路,为市民提供更智能、安全的出行体验。
贵州:5月4日,贵州首条无人驾驶公交线——“无人驾驶花溪大学城专线”在贵州省贵安新区开通运营。该专线使用的无人驾驶巴士核载6人,具备L4级自动驾驶能力,能为乘客提供3-10公里的无人接驳服务。自开通之日至5月31日实行免费体验。
广州:广州自动驾驶巴士项目自2023年12月正式进入示范应用,目前已投入50辆L4级自动驾驶小巴,服务116万人次,实现智能调度与多传感器融合感知,行驶里程达210万公里。
杭州:日前,杭州首批持证上路载客的自动驾驶公交,在钱塘区开启试运行,该自动驾驶公交由钱塘公交负责运营,目前已开通2条线路。
天津:近日,达到L4级自动驾驶标准的天津公交智能驾驶车辆启动载人试运营,试运营期间,车辆每日8时至15时30分在天津工业大学新校区公交站和天津师范大学公交站之间往返行驶,市民乘客可免费预约体验。
南京:5月11日,南京市首批无人驾驶公交巴士进行道路测试。预计在5月底完成道路测试,7月上旬市民可预约免费乘坐体验。
济南:济南公交引入4辆自动驾驶公交车,包括2辆5.5米车和2辆12米车。4月18日,在起步区黄河大道测试路段进行测试,达到要求后可进入示范应用阶段。
技术实现关键突破
主流车型配置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高精度传感器,融合多模态数据实现360度环境感知。自动驾驶算法可应对90%常规路况,动态障碍物预测准确率达99.3%,部分线路实现全自主变道与避障。车路协同技术路线普及,通过“单车智能+智慧道路”方案降低城市场景落地难度。
02核心挑战
技术瓶颈问题
极端天气(如雨雪)会导致传感器失效,复杂城市场景的实时决策准确率仍需提升。现有系统尚无法完全应对突发障碍、非标交通标志等“长尾问题”,安全性距人类驾驶员仍有差距。
法规不完善困境
交通事故责任归属、隐私保护等法规细则尚未明确,跨区域测试标准不统一。
社会接受度与成本压力:公众对安全性存疑,部分乘客反映车辆变道保守、速度偏低,用户体验待优化。单车硬件成本高,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缺口较大,规模化推广受限。
03发展机遇
政策与法规支持
国家出台《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等政策,明确支持L4级技术研发,全国已建成40余个自动驾驶测试区,覆盖北上广深等重点城市。深圳、上海等地率先制定地方性法规,明确L4级事故责任划分,为商业化扫清法律障碍。
市场需求升级
共享出行与物流行业降本需求迫切,L4自动驾驶可降低每公里运营成本30%-40%。新能源公交渗透率持续攀升,智能网联化转型加速,车企竞逐L3/L4量产。
当前,L4自动驾驶正处于一个发展临界点。这一进程不仅需要算法与硬件的持续迭代,更依赖政策法规的包容性创新、保险体系的适应性重构、用户认知的渐进式培育三者形成的协同合力。作为首批体验者,我们既要以开放姿态迎接效率提升与出行革命,也需共同谋划安全、可持续的智慧交通新生态。
恰逢这一历史性节点,CIBE 2025第十四届上海国际客车展览会(2025年12月17-19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将以“多元融合,智通未来”为主题,为全球客车产业链搭建关键对话平台。展会将聚焦L4级自动驾驶在公共交通领域的落地挑战,深度探讨标准制定、风险共担机制与用户体验优化等核心议题,推动形成“技术-市场-社会”三位一体的解决方案。
除议题亮点,届时还将通过整车、零部件、新能源科技、智慧交通、交通服务及设施五大专业板块,展示公共交通客车领域的高新产品及技术,既完整呈现公共交通客车产业全链条生态,又深度解码智能化、低碳化转型的前瞻性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路径。
参展咨询
电话:021-31148748
手机:13817851721
邮箱:busexpo@sgexpo.cn
官网:www.busexpo.cn